近年来,这种因为个人信息泄露使当事人在经济、精神和名誉等方面蒙受损失的案件时有发生。这类案件的信息源多来自各种网络运营商、企业和公共服务机构,他们大多保存有各自用户及消费者的信息数据,让人不安的是,除了姓名电话等基本信息,一些网民的银行存款、投资状况等财产性信息,也公然暴露在陌生人面前,这种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互联网具有传输快、范围广的特点,使得个人信息的安全状况更加严峻,加强互联网及相关行业的管理,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好个人信息迫在眉睫。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来评论这个话题。
关于网络个人信息的泄露,央视刚刚报道的"快递公司员工私下买卖单号"的事件很典型。它的背后是很多网店通过私下购买快递单号,来为自己的网店"刷信誉",而作为运行商,淘宝网可以清晰地查到哪些人正在"刷钻",但是因为有利可图他们熟视无睹。另外,买卖个人信息,明明是违法的,很多网站公开却贴出这种广告,由于网站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利,造成信息泄露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曾剑秋:我认为信息安全的确在中国发展很慢,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在法律法规这方面不够完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打击力度不够。过去的酒驾非常的严重,但是因为加大了打击的力度,目前酒驾的问题大幅度的降低,我觉得信息安全问题的确是老百姓、企业、相关政府部门非常关注的事。为什么不能学一学治理酒驾经验加大了打击力度呢?所以我觉得根本原因在这里,力度不够。
谈到我们的信息安全这些问题,要说法律方面,我们毫无作为,我们国家出比较早的关于(SET)的立法的应该追溯到1994年,到现在将近20年的时间,有好几百部相关法律法规,为什么还越来越猖獗呢?我觉得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法律体系方面还不够,比如说关于信息安全,目前就是一个信息安全的管理条例。需要把这样的一些问题突出出来,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这几年来,国外像美国、欧盟都加快了信息安全的执法力度,关于这一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第二个就是我们在信息安全这个部分,信息泄露这个一直在发展,我们在法律法规治理监管方面有所滞后。
曾剑秋:需要加强在互联网相关产业的管理,第一个方面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美国、欧盟、还有像新加坡信息安全立法非常具体,打击的力度也是非常之大。新加坡一条垃圾短信处罚就有可能超过5万。第二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信息的泄露应该是成一个体系的,成体系不仅有专门的公司、个人甚至还有一些包括政府机关部门去透露,所以我觉得要结合国情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打击的办法。
政府监管这是大的方面,我觉得政府主要还是建立一些规则,就是形成这样一个规范管理的体系,真正要去打击信息安全泄露问题,我认为要群防群治。所谓群防群治,首先一个就是在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规范体系的基础上,企业和政府的相关部门,比方说公安、税务这方面要联手来进行打击。我们的消费者、老百姓也要去配合,一旦有泄露信息安全的情况发生,一旦有自己被骗的情况发生。比如电线杆子上有一些小广告电话号码,或者把钱打到银行,集中起来把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我觉得像把信息安全泄露就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肯定能打下去了。